2011年5月5日星期四

十字架在溫州(之二) 素子

三.溫州模式
基督文化
    基督文化是愛的文化.是犧牲自己,奉獻他人的文化;是寬容他人榮耀上帝的文化;是以善報惡聖潔自己的文化;是崇尚自由民主的文化;;是公義法制的文化;是開放和平的文化;也是和諧社會,"同一個世界,同一個夢想"的文化。 那個夢想就是沒有仇恨,沒有眼淚的和諧世界。
        中紀委委員劉亞洲認為:"一切問題都指向制度,而一切制度的問題都指向文化, 而一切文化的問題都指向宗教。 宗教決定了文化,文化決定了民族的性格,民族的性格決定了民族的命運。----舉反腐敗為例。
        懲治腐敗並不能根除腐敗。建立完善的社會制度是一種辦法,但根本的辦法還是要從文化入手。-----中國人心中沒有永恆的神的位置,再說深一點,就是沒有終 極性的文化精神追求!這種人是不會把自己的關心範圍擴大到家庭、甚至個人以外的。如果擴大出去,一定就是傷害別人。 這樣的民族怎麼能不是"一盤散沙"-----
        千年來,東方和西方的競爭中,西方勝利了;東方宗教和西方宗教的競爭中,西方宗教勝利了。宗教的勝利是什麼樣的勝利?我認為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。沒有信仰,就沒有精神上的力量。"
溫州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何方?溫內外學者眾說紛紜。
        溫州樂清市一位幹部著書,認為與基督文化不無關系:"溫州1876 辟為對外通商口岸,洋貨大量輸入,助長了區域文化的混合和變化。柳市的影響更深刻一點,外來文化留下的痕跡更鮮明一點罷了。對此,我們在今天的柳市民間宗 教文化中仍可以尋找到証明。如民間基督教天主教信徒,浙江省以溫州最多,而溫州市又以柳市地區為最。所以,柳市人的競爭意識更接近西方人,更適應市場經濟 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。"(摘自《超前與裂變》)
        樂清市的柳市鎮以低壓電器聞名全國,是"中國電器之都"。無獨有偶,蒼南縣的龍港鎮則是'"全國第一農民城",以印刷業馳名神州。據 2004年統計,這兩個鎮是溫州30個經濟強鎮的冠亞軍;其共同特點是基督徒密度最大,教堂最多,基督文化的積澱最深。而信仰正是市場經濟的根基,社會和 諧的關鍵。
根深強倔
        從1867年始先後有五位英國傳教士來此耕耘,百餘年過去了,他們播下的靈命種子雖被深埋但並未窒息。有一點空氣,他們就呼吸;有一點水分,他們就膨脹;有一點溫度,他們就發芽;有一點陽光,他們就燦爛!
無孔不入
        溫州常住人口約八百萬(含外來務工人員約340 萬),其中基督徒約70餘萬,密度居全國之首。社會各個領域均有弟兄姊妹的身影,龍灣區郵電局半數以上信主。據稱一些部門正職領導也是基督徒,外地實在罕 見。教堂1300餘座,聚會點近14000處呈社區化星羅棋布。市區主要街道幾乎都有固定聚會場所,禮拜不用坐車。鄉鎮均有教堂23 座,聚會不過5裡路。
        聚會時間從主日三次到週一至週六晚間一天不落。名目五花八門。主日學就有小小班、小班、中班、大班、初中班、高中班;團契有大學生、青 年、中年、老年;查經有識字班、青年班、中年班、老年班,甚至還有聾啞班;聚會有擘餅聚會、交通聚會,學道會(訓練講道、提拔義工)、培靈會、佈道會、慕 道班學習 (洗禮前基本要道栽培)、探望培靈會(對熱心探訪工作的信徒培訓)、神學生聯誼會、同工會、奮興會、敬老會、姊妹聚會、青年、中年唱詩班練唱會、年會 等,"對號入座",應有盡有。
    "溫州的教會,是一種學習型的教會。一般信徒、禮拜日是一定要參加聚會的。熱心的信徒、還參加周間四個晚上的聚會。禮拜天晚上普通話講 道的聚會,主要向來溫務工的外地人傳福音。還有三個晚上查經、唱詩、學習禱告的聚會。樂清市基督教堂和聚會點,在二百到三百個之間。每逢禮拜日,須派出三 百多傳道人去傳揚福音。大教堂如柳市、白象、蔣家橋 等堂,每堂有教千人聚會聽道。中等教堂有數百人。最偏僻的大荊山區葉山堂,也有幾十人聚會聽道。最小的南塘小橫床海島,也設了夜聚會點,信徒們可以就近聽 道唱詩禱告。"(上帝祝福中國--紀念基督教傳入中國200周年)
龍港天恩堂聚會/詩熏道染
    "唱詩班是基督教會的特色團契,大、中教會都有唱詩班,它吸引了大批青年信徒的參與,而且水準逐步提高。樂器演奏有西洋樂器也有民族樂 器。詩歌唱法有美聲、民族等唱法。唱詩班經常在追思禮拜時,到村落中去演唱。還有暑期夏令音樂崇拜會、聖誕節音樂晚會,節目形式多樣。來觀賞的除了基督 徒,還有大批非信徒觀眾。唱詩班影響良好,活躍了城鄉文藝生活。  
        基督教信仰活動主要是講道、禱告、唱詩。這種堅持不懈的學習、活動是社會上任何社團所望塵莫及的。很多文盲信徒經過學習,能熟識聖經,靈 性得到升華,文化水準也提高了。大量的義務傳道人經常得到培訓,講道水準不斷提高。在社會上,這些傳道人也都是兼具口才、知識、社交、經營各方面才幹的能 人。聖經中許多人物的優秀品質,在講道中被反復傳揚,在實踐中被信徒效法,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信徒的優秀品質。如亞伯拉罕離開本國本族本鄉,蒙神啟示去尋找 流奶與蜜之地迦南。雅各空空地離開故鄉,蒙神祝福,滿滿地歸家。約瑟歷經患難,堅拒罪惡誘惑,使全族全家蒙福。耶穌為真理捨已,服侍人群、救贖人類。保羅 不辭艱辛,長途跋涉,廣傳福音。之所以溫州人具有冒險精神,敢於拼搏闖蕩,善於創新自強,是與基督教文化的浸染、薰陶分不開的。"(上帝祝福中國 --紀念基督教傳入中國200周年)
滲入人心
        從街頭巷尾的"以馬內利" "以斯拉"書房、"以勒"制冰廠、"哥林多"團購公司、伯特利公司到不時可見的"基督教年歷表" 等文化用品;從克勤克儉、奉公守法、辦事公平、到"先進個人""勞動模範""三八紅旗手";從誠實為人、作鹽發光到"人民代表""政協委員"
        從四聲部詩班大合唱到新堂落成典禮的千桌宴;從多數"五好家庭"為基督徒到刑事犯罪罕見基督徒;從信徒生活美好見証到教外民眾樂於教會生活,無不彰顯基督文化的馨香。  
    "基督教宣揚誠實、友善、謙卑,信徒之間是姊妹兄弟,遇到困難要互相幫助,要愛人如己。這恰恰與今天缺失的中華傳統道德信條相契合。孤 獨、無助的心靈,在兄弟姊妹的關愛中得到了撫慰和溫暖。壓抑、不滿的情緒,在祈禱、贊美、懺悔中得到了宣洩和舒緩。基督徒中的不少人成為社會的精英,同 時,大部分基督徒成為社會上的模範公民,有高尚的道德品質。聖經中的大量經文勸導信徒愛人如已、與人和睦、和好、不可犯罪,甚至恨人也不可。所以,文革造 反派裡沒有基督徒,社會動亂者中尋不出基督徒,刑事犯罪者中找不到基督徒。公檢法機關為消除人行為上的罪行而工作,罰惡賞善。基督教會為消除人心思中的罪 念而工作,勸惡向善" (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基督教發展的原因探析/可南著)
    "我們習慣吃虧,平時我們跟別人不一樣,客戶的定單,我們都用的是好面料,別人都說我們這家的東西是很過硬的,許多廠家也給品牌讓我們加工。在價格方面我們也不會多要人家的,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,主教導我們要誠信為人。"(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論文資料) 即使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裡,人們還是有所敬畏,基督文化的真善美無處不在地慰藉心靈,改變人生。
遍佈全國
    "全國不論城鄉,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溫州人的足跡。在這一百多萬奔赴全國各地經商經營的溫州人中,有很多基督徒。這些基督徒與其他溫州 人一樣,推銷電器、電子、各種小商品,開辦商場,經營地產、服裝……。但這些基督徒與一般溫州人不一樣的是:堅持了自已的信仰生活。星期天,他們守為聖 日,虔誠敬拜上帝。有的到本地教堂去敬拜,有的購買本地房屋作為聚會點,有的在租來的房屋裡聚會。傳道人是能者為師,大家打成一片,會講道的講道,會彈琴 的彈琴,會禱告的禱告。有的大聚會點,由溫州本地派傳道人去講道,供應生命的靈糧。有時還派唱詩班去慰問。遍佈全國的溫州人基督教聚會點,成了神的家,顯 示了基督教的凝聚力。遠在他鄉,信徒之間彼此相愛,互相勸勉,勝過親人。困難有人幫助,患病有人看護,凡事有人照應。這種活動也吸引了很多教外同鄉參加, 得救入教的人數天天加增。
        全國各地的政府,對這些溫州人基督徒的聚會點,沒有加以干涉。各地政府都明白,溫州人在當地的經商經營,會給當地帶來發展和繁榮。對他們的信仰,也就加以尊重了。"(基督教神州論壇) 
走向世界  
   "現在真正的溫州人留在本地的很少,大多移民國外。其中做生意的特別多,最具代表的是服裝與服飾或小商品,並且都做的很好,大老闆特別多。並且有的基督徒 一邊做生意,一邊建立教會,像法國上千人的溫州語教會,義大利上千人的教會,西班牙巴塞羅那以及馬德裡教會等等,都是溫州地區或青田的第兄姐妹省吃儉用, 買下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人民幣的教堂,對整個華人區以及整個社會影響之大就可想而之了……"(基督教神州論壇)      
        更新中國文化,是中國人的美好願望,也是中國基督徒的願望。讓基督文化融於中國文化,是更新中國文化的美好選擇. 據傳,一部以基督教在華復興史為主題的電視劇《宋尚節》目前正在溫州緊鑼密鼓地籌備中,該劇計劃在明年末與廣大電視觀眾見面。國內首部基督教題材電視劇在 溫州籌拍絕非偶然。"旁觀者說:   
A "比如,溫州地方的企業家在基督教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相當的促動作用。有些信仰耶穌的企業家,就積極地倡導自己的員工去參加禮拜; 溫州地方的企業老闆信教,他就叫下麵的許多打工者去做禮拜。這是溫州基督教的特點。工人們很喜歡這樣的老闆,他們不會扣工資,也不會打工人。" (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論文資料)
B"近代以來,溫州就曾受到過基督教文化的洗禮,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基督徒人數迅速增長,佔當地人口有相當比例,使溫州享有"中國耶路 撒冷"之美譽。溫州一些商鋪的店招牌呈現出基督教文化與商業文化相融合的特色,如"神愛飯攤" "以勒書店" "以馬內利藥房"等。馬克斯韋伯在《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》中指出,資本主義精神的產生是與新教(1)倫理分不開的。基督教加爾文派的"預定論" 為,個人對於改變自己的命運無能為力,這就在新教徒的內心深處產生了強烈的緊張和焦慮,教徒只能以世俗職業上的成就來確定上帝對自己的恩寵,並以此証明上 帝的存在。於是世俗經濟行為的成功不是為了創造可供享受和揮霍的財富,而是為了証實上帝對自己的恩寵。從而,"預定論"的宗教倫理就導致了勤勉刻苦,把創 造財富視為一樁嚴肅事業的資本主義精神。人稱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溫州人,有溫州人的地方就有溫州基督徒的聚會點,可以說,中國最具有資本主義精神的溫州人與 基督文明有著暗含關系。" (趙明達:西安財經學院學報)
C."我的不少朋友認為信仰基督教義的地方最富,信仰共產教義的地方最窮。浙江是我的老家,蒸蒸日上,其中溫州為其翹楚。據04年統計, 溫州地區平均每戶擁有1.5輛汽車,高於01年俄羅斯戶均0.9輛的水準。溫州商人遍佈全國,小商品遠銷海外。溫州市上繳稅款,卻不拿多少國家投資。近兩 年它的地區經濟增長達到每年21%。溫州人的主要信仰是基督教,教徒分佈廣泛,雖然沒有詳盡的統計,但我個人預計佔人口六成以上,著名的聖經(靈修版)的 普及率達到每戶一本的地步。(因為是個人記憶,這些統計不保証正確性) 與此相反,兩個革命老區的狀況堪憂。我在三年內抽空跑了江西和陝西城市與老區。陝西地處內陸,貧苦情有可原。但江西與浙江僅一線之隔,卻十分潦倒,江西只 有一項產品在浙江佔統治地位,那就是保姆。而且窮困之下,人心不古,據杭州對服裝市場的統計,有五成以上的經濟詐騙案件涉及江西人。我在二十歲的時候,用 暑假時間去江西做一個網絡布線公司的實習,結果剛出火車站吃了一頓午飯就被宰了一筆,因此印象不是很好。後來又去過幾次,主要是跑南昌,九江和廬山,感想 不少,但本文就不冗述了。 " (杜維明、黃萬盛對話:啟蒙的反思)
D."多年前,我獲知溫州地下宗教,即使在***那樣嚴酷的年代也未被撲滅。當地宗教領袖具有前僕後繼的勇敢犧牲精神。感佩之餘,也百思不得其解,溫州為什麼會出現這現象?
        通過對溫州教友的經濟、金融活動分析,我明白了,教會在溫州,不僅僅是精神信仰,它同時還具有經濟組織功能。正是這經濟組織功能,使得教友與教會的關系極 為密切和牢固。領袖被抓捕被流放甚至被槍斃了,教會一時被取締了,但是教友對該組織已經高度依賴,不久他們又會重新集聚起來。教友對教會的忠貞和虔誠,反 過來又鼓舞了新的宗教領袖,更堅定了他們的意志和勇氣。"(破解溫州之迷/吳洪森著)
http://www.ocbf.ca/2007/magazine/071/cross_weizhou.php

沒有留言: